|  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,软弱无力,甚至手不能握物,足不能任身,日久渐至肌肉萎缩,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。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周围神经病变、脊髓病变、肌萎缩侧索硬化、周围性麻痹等。【临床表现】
 以肢体软弱无力、筋脉弛缓,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。
 【病因病机】
 中医认为本病与外邪侵袭(湿热毒邪)、饮食不节、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。外感湿热毒邪,或高热不退,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,使肺热叶焦,不能输布津液,坐卧湿地或冒雨、涉水,湿邪浸淫,郁而化热,湿热阻闭经络;饮食不节,脾胃虚弱,气血津液生化不足;或久病体虚,劳伤过度,精血亏虚均可使经络阻滞,筋脉功能失调,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证。
 【诊断】
 根据症状以及CT、肌电图、腰椎X光片等检查,有助于本病的诊断。
 【辨证】
 1.肺热伤津
 发热多汗,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,心烦口渴,小便短黄、舌红、苔黄、脉细数。
 2.湿热侵淫
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,下肢为重,微肿而麻木不仁,或足胫热盛,小便赤涩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 3.脾胃虚弱
 肢体痿软无力日久,食少纳呆,腹胀便溏,面浮不华,神疲乏力,舌淡或有齿痕,苔腻,脉细无力。
 4.肝肾亏虚
 起病缓慢,下肢痿软无力,腰脊痠软,不能久立,或伴眩晕耳鸣,甚至步履全废,腿胫肌肉萎缩严重,舌红,少苔,脉沉细。
 【治疗】
 1.治则:清热祛邪,除湿健脾,补益肝肾,强筋健骨。
 2.基本操作及处方
 a.曲池、手三里、合谷、髀关、伏兔、足三里、丰隆、风市、阳陵泉点刺;
 b.三阴交、血海、臂臑砭震振法;
 c.阳明皮部遍擦;
 d.华佗夹脊划法;
 e.太阳皮部遍刮;
 f.相关经筋拨法;
 g.神阙、命门、百会、四神聪、风池守法。
 3.加减
 肺热津伤加大鱼际刮法,鱼际穴点刺;脾虚湿重加大包、中脘点压;肝血虚加行间、肝俞点刺。
 4.方义
 根据古有“治痿独取阳明”之说,多取手足阳明经脉、腧穴及皮部。由于本病筋弛肌弱,以拨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。取太阳皮部以通阳气,百会、神阙、命门等穴守之均可调动周身气血津液,以强筋健骨。
 
 |